————————————第22年—————————————

    穆丽菁听说过一句话: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她知道,她的父母一定比她更早体会过这句话的可怕之处。

    自从穆丽菁的奶奶去世之后,穆丽菁的父亲就陷入了恐慌。奶奶的去世意味着父亲熟识的上一辈老人全都离开了,同时也象征着横在他和死亡之间的那堵“墙”完全倒塌了。

    穆丽菁的父亲最后死于心梗。

    事实上,在那之前,她的父亲由于过度抽烟还患有高血压和支气管炎。

    老头儿大概没想到他如此害怕的事会这么快降临到他自己头上。

    穆丽菁也没想到,父亲在离世之前常常挂在嘴边的遗憾并不是任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诸多疾病,而是,他没有孙子。

    是的,他就是带着这样的“遗憾”甚至是“污点”离开的。他生前一直坚信村里的那些人会在背后说他“做了缺德事所以‘断子绝孙’了”,因为他自己也曾和别人一起议论过村里那个收计划生育罚款的大队书记。

    然而,他也只在早些年敢大声地抱怨这些,这几年却不怎么敢了。

    因为他怕自己过多的抱怨会招致儿女的嫌恶。

    穆丽菁察觉到这一点了。这几年,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对他们的儿女明显比以前好了更多,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到了“讨好”的地步——为了他们剩下的安稳的被赡养的生活。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依旧用这样的态度过活,抓住机会便讨好她的儿子、她的女儿。和父亲不同的是,比起儿子,母亲会更卖力地讨好女儿。

    这不免让穆丽菁想到了当初家里不公平的资源分配。

    母亲如今这般畏惧自己,究竟是觉得女儿会比儿子仁慈,还是深知自己应该对以前的不公作为感到愧疚?

    年轻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待孩子,等到年老的时候,和孩子互换了供养和被供养的身份,就开始改变态度,以近乎可怜的姿态面对孩子。

    表达自己的亏欠也好,说些肉麻的话巩固感情也好,只为了不被孩子送去那种会被护工粗暴对待的养老院或者独自守着微薄的钱财在老家凄惨度日。

    穆丽菁以居高临下的、怜悯的态度目睹父母这样“审时度势”的想法,心底为此透出深深的悲哀。

    穆丽菁想到了自己。作为母亲,她绝不会让自己步入自己父母的后尘。

    以后的她不用畏惧讨好她的儿女,因为她曾怀着威严和爱意真心实意地为她的儿女谋划过他们的未来。她的儿女一定深知这一点,他们之间的羁绊是深刻且稳固的。所以她一定至死都拥有作为长辈的尊严。

    然而,尽管如此肯定,当她听到那些儿女苛待年迈父母的新闻,她还是没能用自己的肯定堵死所有的害怕。

    这种恐惧是控制不住的。